法王新闻 | 2009年12月
時間:2009年12月24日 December 24, 2009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金剛座 Mahabodhi Stupa, Bodhgaya, India
中譯:堪布丹傑
報導:黃靖雅
攝影:噶瑪善治、噶瑪諾布、班瑪歐色多傑
感谢痛苦,让我升起“大精进”
A Theme of “Gratitude
《入行論》說:沒有痛苦,不能生起大精進。密勒日巴就是因為痛苦,
而對輪迴生起厭離之心,誓死苦修,終於一生成就。
〈第二座法〉(上午9:00-11:00)
(第二支香前,舉行功德主向法王暨與會仁波切獻供儀式)
■密勒日巴大師傳:返鄉7日,終身住山
During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day, His Holiness continued the reading transmission of The Life of Milarepa that he had begun in previous years. This year he will conclude that transmission, and in honor of that, the Monlam will be followed by the performance of a play composed and directed by His Holiness himself, depicting Milarepa’s biography.
With simultaneous translation into nine languages, Gyalwang Karmapa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comment on Milarepa’s life, noting that Milarepa’s renunciation was greatly fueled by the suffering he had experienced in his earlier life – the suffering he underwent at the hands of his aunt and uncle, as well as the hardships that he endured in his efforts to receive Dharma teachings. This shows us what a powerful teacher our suffering can be, and its value in producing renunciation. Without suffering, His Holiness said, there is no renunciation.
法王第二支開示法會主題之一「密勒日巴大師傳」,今年繼續去年所講,故事從密勒日巴在上師瑪爾巴大師及師母達媚瑪送行之後,返鄉遇到曾侵奪他家產、導致他去學咒術殺35人的伯父、姑母講起。(中文版《密勒日巴大師傳》P175)
密勒日巴返鄉後,姑母遇見他,就拿棍子打他;伯父遇見他,也帶村人打他,倍受凌辱;未婚妻結賽則多年仍未嫁,見他詳訴他母死、妹乞食的慘狀之後,拒絕他所贈田產,發心修行而去。姑母聽說尊者不要田宅,想看看他是否真的依上師訓示,不要田園,就用賤價向他買田,並要他立誓不放咒,才歡歡喜喜離去。
■硬田之夢
尊者精進修行,雖盡了最大努力,卻仍不能生起暖樂的功德。正思量如何是好,當天晚上就做了一個夢,夢見在耕一塊很硬很硬的田,怎麼都挖不動。方想放棄的時候,瑪爾巴上師忽在空中顯現,說道:「兒啊!用力耕啊!只要你勇敢向前,不要怕他硬,總會成功的!」說完,瑪爾巴上師就在前面耕,尊者在後面耕,果然遍地都長出了豐盛的禾苗。
醒來以後,尊者心中非常歡喜;但又一想,「夢境不過是由習氣的顯現而已,凡夫尚不執著重視,我為夢境而歡喜,豈不是太愚癡了嗎?」雖然如此,他知道這是一種徵兆,如果努力精進一定能生功德的,就唱了一支「釋夢歌」:——
祈請大恩上師尊, 加持窮兒得山居;
實相法爾平等田, 施以堅信之肥料;
播以善心無垢種, 猛利祈禱如雷震。
加持大雨降紛紛, 心意無二事耕耘;
方便智慧為耒耜, 一心不亂勤耕耘,
以大精進之鐵拳, 粉碎五毒之煩惱。
除卻自心眾缺點, 灌溉無散無亂水;
因果不壞果實上, 收穫善良無盡果。
依持勝妙口訣修, 無所有藏當充滿;
空行制配殊勝食, 為我行者資生具。
此夢真義實難釋, 言語難描真實境;
詮說終難契真如, 為勸執著名相士;
應勸精進實修行。 如能忍苦具恆毅,
稀有難成亦能成; 願諸勤求菩提士,
修行路上無障礙。
尊者這時已有意到護馬白崖窟去修行,就對尚存貪心的姑母說:「我是一個修行的人,修行人最要緊的是修忍辱,如果對逆境不能忍耐,那又該怎樣才能修忍辱呢?我要是今天晚上就死了,不但田沒有用處,就是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沒有用處。成佛以修忍辱為最緊要,姑母就是我修忍辱的對象。我之能夠遇見正法,也是伯父和姑母的恩德;為了報答你們的恩德起見,我發願希望你們未來成佛。不但田我不要,就是連房子送給你也可以。」說完就唱了一支歌:——
依上師恩德,逍遙居山中;
弟子之禍福,師尊咸知悉。
世人為業牽,生死難出離;
若貪著世法,絕解脫命根。
世人作惡忙,終受惡趣苦;
貪著與癡愛,引人入火炕。
尋求財物故,衝突常招敵;
美酒如毒藥,飲之難解脫。
愛財之姑母,若貪心無厭;
嗇吝世間物,恐墜餓鬼趣。
姑媽所有言,盡是是非語;
多言類若此,於汝實不利。
一切我家田,悉贈於姑母;
人依法得淨,佛殿在自心。
慈悲度苦靈,災苦業風運;
我為向上者,勝不動自性。
承恩大悲者,願加持弟子,逍遙得山居。
姑母聽了歌,就說:「像侄兒你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啊!」就心滿意足地下山去了。
■謹奉師命,誓死住山修行
尊者受了這種種的刺激之後,對於人世間起了更大的厭離之心;而且因為決定捨棄家宅和田園,心中反而覺得坦然無事。就立刻想到護馬白崖窟去修行。 他找到一個山洞,決心在此安住修行,就唱了一首「誓願歌」:——
我未證道前, 誓志常住此;
即令凍餓死,不往覓衣食。
疾病寧至死, 不下山求醫;
忍苦寧捨命, 不下山尋樂。
乃至一剎那,不以此色身,尋求世間利;
唯以身口意, 爭取大覺位。
祈請上師尊, 十方一切佛;
賜予大加持, 令此誓不違。
祈請勝空行, 及護法守者;
助我以勝緣, 令此誓成辦。
接著又發誓:「我若是不得成就,不生殊勝的證解,縱使餓死也不為覓食下山,凍死也不為求衣下山,病死也不為找藥下山。決定澈底捨棄今生與俗世有關的一切一切。 三業不動(身業、口業、意業為三業,身口意不為一切誘惑所搖動,故名三業不動。),一心修行成佛,請求上師本尊空行護法加持此願成就。如果違背此誓,與其留著一個不修正法的人身,不如即死。所以如果我一旦違誓就請護法大海眾立刻斷絕我的生命。我死之後,還須請上師本尊加持得投生一個能修正法的人身。」
發願畢,唱了一首「決心歌」:——
聖那洛巴子傳解脫道,加持窮子得山居;
不為世間散亂擾,由定修觀得增長。
安住無散三昧地,開放無生勝觀花;
不為熙攘戲論擾,願離戲綠葉增長。
崖居一心無二意,願結證解覺受果;
不為魔障所中斷,我心決定克服之。
於方便道不生疑,父傳宗風子承繼;
聖不動自性大悲者,加持窮子得山居。
這樣修持了一年,密勒日巴心裡也曾想到村莊上走走。正準備走的時候,忽然想起從前所發的誓,就唱了一首「警策自勵歌」:——
大金剛持瑪爾巴, 加持窮子得山居;
密勒日巴爾怪人, 自唱自聽自策勵;
無人伴居無人語, 欲出散心尋攀談。
世間火宅煩惱窟, 豈有遣心解憂訣?
勿動勿動住本然, 心若浮飄招惡緣;
勿散勿散持正念, 心散恐被惡風牽。
勿行勿行洞中坐, 外出當被業石絆;
莫望東西莫抬頭, 抬頭張望心散亂;
勿睡勿眠勤精進, 貪睡則為煩惱算。
接著,密勒日巴就繼續在護馬白崖窟山洞中苦修,終於到衣食皆盡,只能以山中蕁轜為食,而且整個人吃到毛孔都變綠色,變成一個綠茸茸、只剩骨架的野人,偶被山中獵人看到,還以為青天白日遇到鬼!(今天講到中文版《密勒日巴大師傳》P196)
(念誦飲食供養文,大眾飲食義工所供酥油茶與麵包)
■在聖地,要像佛陀那樣「醒來」
《入菩薩行論》說:沒有經歷痛苦,不能生起真正大精進。密勒日巴因為姑母給他的障礙和折磨,所以才有後來的學佛因緣,遇到一位具德的善知識(瑪爾巴大師),生起虔敬之心,開始學習佛法,並且依於口訣,以大精進實修,終於能一生成就。
如果對輪迴生起強烈的厭離心,很自然的想要解脫的心就會出現,自然對衣食財物不會太貪著。《俱舍論》也提到,「知足即聖者」,像密勒日巴大師在山林洞穴閉關,就是一個聖人的例子。看到過去這些大師的傳記和歷史故事,真的很值得我們效法,作為修持的典範。
不管是出家人也好,修行人也好,發心、動機很重要,時常要觀察自己的身口意,是否為善行。這樣教法才會長久住世,佛教才會興盛;心行不清淨,是難以弘揚佛法的。
就像密勒日巴大師在一首道歌中說:無論遇到任何情況,都是值得歡喜的;透過止觀與口訣,可以消除煩惱。很多經典都教我們如何修持止觀,如果能深入經藏學習固然很好,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至少可以跟著一位老師或上師,學習到禪修的要訣或口訣,這是很重要的。粗的煩惱可以靠「止」而消除,深細的煩惱習氣要靠「觀」來消除,如此則能駕御自己的心,當你對掌握自心得到自在時,在一切境中,就會如須彌山王,不動而穩固,心想向善時,也能穩固而不受煩惱情緒所影響,能依意願,自在掌握自己的心。這是靠「止」的禪修,靠心的定力,就可以達到的境界。
接著是「觀」的禪修《大寶積經》說:在止之上要修觀,也就是心在定力之外,還要有空性的觀。這種「觀」,是善能分別、能清晰的分辨一切,在定境之上,開啟慧觀之力。以大乘而言,包括分析事物的觀察修,和直接安住的安住修;噶舉派的大手印法,也是分析式的「觀察修」和直觀式的「安住修」,配合著修。
密乘而言,止觀以續典不同,下部密續,有分「有所緣」禪修和「無所緣」禪修,有所緣禪修,是依止特定事物為焦點而產生專注力,這是「止」;「無所緣」禪修即是「觀」。以無上續部而言,生起次第即是「止」,圓滿次第即是「觀」。
想修持有成就,最重要的是發心和動機,要以勇猛之心而修行,就像尊者在道歌中提到的。以前的人,只要吃得飽、穿得暖、太陽一曬,一切外緣條件不錯,還有個修行人的樣子;現在更糟,太陽一曬,就打起嗑睡來了。現在僧眾在寺院裡、房間裡讀讀經,也能把道理念得很順,但真正要你付出行動卻不容易做到。要在生活中檢驗自己的修行,看看考驗來時,還能不能把握自己,還能不能知道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很多時候,我們都看不見自己的過患,你以為你是修行人,其實你可能只是外相相似而已。重要的是,任何時候,你要問問自己:你現在做的有意義嗎 ?對就保持並增長,不對就改進。閉關禪修的時候,特別要注意讓自己生起改變的力量。
噶當派格西有個傳統,做惡就塗一顆黑石頭,行善就塗一顆白石頭,一天下來就知道善惡多少,晚上清點,發願明天比今天更好,明天的白石頭要比今天更多。一個修行人,就是要讓自己不斷的斷惡行善,如果一成不變,總是老樣子,這樣不算修行人,就算出家了也沒多大意義。
今天我們齊聚在聖地祈願,「成佛」的意思就是「醒來」,從無明煩惱中覺醒了,我們不可以再昏睡了。我們要憶持佛陀是如何醒覺的傳記,要提起勇氣,才不浪費此生,祈願法會才短短幾天,更要隨時記得:將心轉向善、轉向成佛,你終於給了自己的心一個改變的機會,大家要好好把握。
(維那帶領大眾唱藏文道歌,中文在《密勒日巴大師傳》P150)
南無
承恩諸尊祈加持!歷代上師之傳記,
即是口訣與教法,多聞徒為擾亂因,
切持要言取精粹,若更多求無實義。
樹枝雖多果不生,學問雖博無勝義;
知解雖了實證無,解說雖多無實義。
利他之心是真實,求無價寶需利他;
法可降伏諸煩惱,堅持法要即上道。
心恆知足即虎將,痛苦輪迴決棄捨;
一切勇中勇之首。
無人崖洞即佛地,清淨獨居即神仙;
以心御心為良馬,自身即是佛寺堂;
心不散亂即法王。
我於善根之弟子,盡授口訣無遺技;
師父徒子與法要,盡未來際無壞耗。
授此法種於子手,願得花開枝葉厚;
碩果豐收垂運久。
■禪修,將心放鬆再放鬆
Following a practice he instituted last year, the teachings session concluded with a meditation guided by His Holiness himself. For many practitioners, the opportunity to meditate in the presence of this extraordinary spiritual master has become yet another of the many highlights of the Kagyu Monlam.
接下來要禪修。身體要坐直,以前講過很多次,這次不再多講,總之身體要點把握住,脊椎挺直,兩手結禪定印;還有,心要放輕鬆,就是放輕鬆,將心放在呼吸上,將心放在呼吸上,自然的放在呼吸上,不必刻意改變什麼,自然看著你的出入息,禪修五分鐘。
(P194)〈普賢行願品偈文〉
(法王獨頌P242〈大祈願文〉、P260〈冥陽迴向文〉,大眾恭敬聆聽。法王念頌以迴向請法功德主、一切生者與亡者。)
最後,我們要為生者和亡者迴向和祝福,也要為一切功德主和一切親友迴向祝福,不論在世或過世,觀想帶著亡者往生善地,觀想生者都如意吉祥,修持圓滿,得到究竟的快樂。這麼多僧人聚集在佛陀成道之聖地,因緣非常勝難得,要如上所想的迴向和祝福。
明天法會上,我要念今天獻供的施主名字。
接下來是亡者迴向,請大家專一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