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新闻 | 2009年12月
時間:2009年12月25日 December 25, 2009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金剛座 Mahabodhi Stupa, Bodhgaya, India
中譯:堪布丹傑
報導:黃靖雅
攝影:噶瑪善治、噶瑪諾布、班瑪歐色多傑
教授「上师与弟子」
Tea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ma Disciple
〈第二座法〉(上午9:00-11:00)
(功德主向法王暨出席各大仁波切,舉行「獻曼達」儀式)
(今天繼續昨日內容,從中文版《密勒日巴大師傳》P197開始講起)
His Holiness arrived for the second session, which was devoted to the biography of Milarepa. Along with the reading transmission of the text, which has been conferred over the past several Kagyu Monlams, each day His Holiness gives a Dharma teaching on a relevant topic, leads a meditation session, and selects one of Milarepa’s songs (Gur) for the entire assembly to sing together. Today His Holiness taugh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ma and disciple. After describing the qualities of a lama in different practice contexts, His Holiness gave advice on the correct way to rely on a spiritual guide. In general, we do not have the purity of karma to be able to meet buddhas directly and receive teachings from them in their full form as nirmanakaya or sambhogakaya. Instead, our only option is to connect with teachers in the form of ordinary individuals. Thus, we have cause to be grateful when we do receive Buddha’s teachings from these ordinary human beings.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nowadays to find a lama who is completely without faults, Gyalwang Karmapa observed. When we are given instructions by our lama, that we do not think are sound, it is important to acknowledge that due to our own limitations, we may lack the wisdom to judge whether that advice will benefit us or not. However, if we are given advice that we believe contravenes ethics or that we suspect may not be in accord with the Dharma, we can check the Dharma teachings themselves and compare whether the advice give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thical system presented in the Dharma. If it is not, or if it truly exceeds our personal capacities, we have every right to go respectfully to our lama and excuse ourselves from following that advice.
■密勒日巴大師傳:「我只是一個薄地凡夫,因為苦修而一生成就。」
又過了一年,尊者家鄉嘉俄澤的獵人們,意外闖進他的山洞,發現以蕁麻為食的尊者,綠茸茸、體瘦如柴 ,怎麼看都像鬼,覺得他真是世上最悲慘可憐的人了。
尊者說:「請你們不要這樣說吧!我是人群中最殊勝難得的人。我遇見大譯師瑪爾巴,得了即身成佛的口訣,住在寂靜無人的山中,放棄今生的想念,修行禪定,成就三昧,名、聞、恭敬、衣、食、財、利,無一樣能動我的心。因此我已經降伏了一切世間的煩惱。世上再沒有比我更稱得上男子漢大丈夫的人了。各位雖然生長在佛法鼎盛的國土中,但不用說修行了,就連聞法的心思都沒有;你們這一輩子,忙於犯罪作惡,入地獄唯恐不深,時間唯恐不長。像你們這樣才真是世界上最悲慘,最可憐的人哩!我心裡是經常安穩快樂的。 」
尊者就唱了一首「修行快樂歌」給獵人們聽:
敬禮大恩瑪爾巴師,願棄此生求加持;
護馬白崖窟頂裡,有我密勒瑜伽士。
為求無上菩提道,不顧衣食捨此生;
下有薄小座墊樂,上有八波棉衣樂;(八波是地名,在今尼泊爾地區。)
修帶繫身安穩樂,饑寒平等幻身樂;
妄念寂滅心性樂,無不安適即快樂;
此亦樂時彼亦樂,我覺一切皆快樂;
為告劣根無緣輩,我為自他究竟利,
畢竟安樂而修行,汝等悲我實可笑;
夕陽今已下西山,諸君速返自家園。
我命不知何時死,無暇空作塵俗談;
為證圓滿佛陀位,幸勿擾我修禪觀。
獵人們雖然自覺做不到歌中所唱境界,但都喜歡這首歌,就在村中集會唱那支「修行快樂歌」。也由於這首歌,在村中集會行乞的尊者妹妹瑟達,在昔日未婚妻結賽陪伴下,得以輾轉找到山洞中的哥哥,當她看見尊者修到形容枯槁如鬼,不禁悲痛的昏倒在地,醒來嚎啕大哭。
(法王講至P205,由維那師念誦供養文,大眾飲食義工所供酥油茶及餅)
瑟達見哥哥狀似淒慘,就要為哥哥找食物、找衣服。 但尊者說:我對我的現狀,已經很滿意了。就唱一首「滿意歌」給她們倆人聽:
敬禮三身上師前,加持窮子得山居;
既無親朋為掛念,亦無仇怨相牽纏;
如是死於崖洞裡,無悔無恨心滿意。
親朋不顧我將老,弟妹莫認我死期;
如是死於崖洞裡,無悔無恨心滿意。
我死悄悄無人知,我屍鳥鷲亦不見;
如是死於崖洞裡,無悔無恨心滿意。
我屍一任蒼蠅食,我血一任蟲蛆飲;
如是死於崖洞裡,無悔無恨心滿意。
洞內死屍無血痕,洞外杳然絕人跡;
如是死於崖洞裡,無悔無恨心滿意。
我屍周圍無人繞,我死不聞人嚎哭;
如是死於崖洞裡,無悔無恨心滿意。
我行何方無人問,我止我住無人知;
如是死於崖洞裡,無悔無恨心滿意。
無人寂靜崖洞處,窮人所發此死願;
為利一切有情眾,諸佛加庇使圓滿。
尊者就將琵達帶來的一點點酒和結賽帶來的食物吃了,照著告別瑪爾巴大師時所得到的信符上的指示,依心要,氣要和觀要,努力修行。打開了身上小脈的脈結,中脈臍間的脈結也打開了,生出前所未有的樂、明、無念的覺受,其境界非語言所能形容。這種不共的覺受證解功德,堅固、廣大、轉過失而成為功德,通達了妄念即是法身,了知輪迴涅槃一切法皆是緣起;自心一切種識本離一切方所,行為錯誤則招致輪迴,善行解脫則獲得涅槃,而此生死涅槃二者之體性皆為不二空性。
生出此種不共功德的因地,即是苦修淨行的累積;生出此不共功德的助緣,乃食物及甚深口訣,以因緣和合而得成功。因此尊者對真言方便道,轉物慾為菩提的殊勝善巧,起了決定信心。深知琵達、結賽供食的恩德亦不可思議, 為報她們之恩,尊者特為發願,迴向菩提。迴向畢,就唱了一首「緣起心要歌」——
敬禮瑪爾巴大譯師,加持窮子得山居!
善良施主來供食,二利緣起成於斯。
人身難得卻易壞,養以食物始不衰;
芸芸物種遍大千,會合天公降時雨;
則能成就利生緣,緣起心要為佛法。
父母所生幻化身,會遇上師妙口訣,
則能成就法緣起,緣起心要為精進。
無人深山崖洞住,會和寂靜無言說,
則能達成一切事,緣起心要為空性。
密勒日巴之恆毅,會和眾生之信心,
則能成就利生業,緣起心要為慈悲。
崖居修行瑜珈士,會和淨信供養主,
行者施者俱成佛,緣起心要為迴向。
大恩上師之慈悲,會和弟子之苦行,
則成住持佛教因,緣起心要為持戒。
神速加持之灌頂,會和至心之祈禱,
則成速見本師因,緣起心要為吉祥。
聖不動自性金剛持,窮子苦樂尊師知!
■終身住山修行,對教法和眾生有廣大利
尊者繼續努力修行,慢慢地在白晝中身體可以任意變化,騰入空中及示現種種神通。夜晚夢中,可以遊行世界之頂,可以粉碎山川。能化成百千化身,往諸佛剎土聽聞法要,為無量眾生說法。身能出入水火,得不可思議的種種神變。心生大歡喜,一面受用,一面繼續修持。不久,即能真正能飛行自在了。就飛到惹門去自山頂去修觀,生出前所未有的拙火暖樂。
尊者那時認為自己已經有力量可以做利益眾生的事業,應該去弘法度生才對。但是本尊示現說:「應該依照上師的囑咐終生修行才對,世上再沒有比修行更能利生弘法的事了。」尊者心中就想:終生修行的事跡,可以為以後的行者做榜樣,對未來的眾生和教法將有廣大的利益。所以就決定仍舊終身在山中修行。
■體會空性,更會謹慎因果
尊者說完以後,希哇俄行者就啟稟尊者道:「您老人家在求法依師的時候,對於上師那樣的虔誠信徒,忍耐受苦,得法以後,在山中那樣的精進修行,無論從那一方面看來,都不是我們能夠做到的!我們都不敢再修這個法了,可是解脫不了煩惱輪迴,應該怎樣辦才好呢?」說完竟大聲痛哭起來。
尊者說:你不要失望,我告訴你,只要你常常想到輪迴和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三道眾生)的痛苦,那麼你的精進心和求法心就會自然生起的,凡是有心的人,聽了「因果法」既能相信,一定也能做到像我這樣精進修持的,如果對於佛法不能生起極深的信仰,僅瞭解一些道理,是沒有用處的。因為這樣就很難不為八風所動,所以學佛,第一要相信因果,那些對因果報應都不相信的人,嘴裡雖然談論些聖理二量(就是「聖教量」及「理量」。前者是佛陀的訓示,後者是根據邏輯因明所推出的結論)相合的空性,可是實際上也不過是說說而已,並沒有什麼真實的價值。因為空性這件事,非常微妙,難解難信,如果對空性能生起決定的信解,那便一定可體會到空性並不離開因果,即因果而顯空性,因此對因果的取捨和去惡行善,一定格外注意,比一般人尤為謹慎,所以一切法的根本就是相信因果,努力行善去惡,這是學佛最要緊的事。
「我最初並不懂得空性,但是對於因果卻有堅定的信心,知道自己作了大惡業,將來會墮惡趣,所以心生恐怖,因此對上師的虔誠信服和修行的刻苦精進,都自然而然的辦到了。你們也應該同我一樣,獨自住在山中修持真言乘(即密乘)。如果能這樣做,我保證你們一定能夠解脫成就的!」
於是藏頓巴普提惹昨就啟稟尊者說道:「上師啊!您一定是金剛總持的化身,為了度眾生才化現人世,示現這樣一個稀有的事跡,否則最少也是無量劫來修行佛道,已經登了不退轉地的一個大菩薩!你為了法,不惜身命的去修行,所作所為,處處表現出你是一位非凡的菩薩。像尊者這樣的苦行和忍耐,在我們這些凡夫弟子來說,不用說做不到,連想都不敢想!就是想要學,身體也受不了。所以上師您老人家一定是佛菩薩的化身,我們雖然不能像您那樣的修行,但是也都知道凡能夠見到上師及聞法的眾生,都能解脫輪迴,這是一定無疑的。能否請您告訴我們,您究竟是哪一個佛菩薩的化身?」
尊者答道:「我自己也不知道是誰的化身,最可能的恐怕還是三惡道的化身吧!你們以我為金剛持,當然會得到加持;可是你們以為我是化身,這對於我固然是淨信,然而對於法卻成了無比的大邪見!這是因為你們對於佛法的偉大果利不瞭解的原故。譬如像我原來只是一個普通的凡夫,而且前半生還作了大惡業;為了相信因果業報,決心拋棄了今世的一切,一心修行,現在離開成佛的階段也可說是不太遙遠了。尤其是遇見一位條件具足的上師,能夠受到他的攝受。 得到真言捷徑的心要口訣,和不為言詮所染,澈見本來面目的指示灌頂,依法修持,所以即身成佛是決無疑義的。
如果此生只是造作惡業和五無間罪,那麼命終以後,一定馬上就會墜入無間地獄的,這就是不信因果和沒有精進修行的結果。
如果由內心的深處,對因果的道理生起堅決的信心,怖畏惡道的苦痛和希求無上的佛果,那麼人人都可以和我一樣對上師有絕對的虔誠,在修行時有最大的努力和覺證。這是任何人都能夠辦到的。你所說的什麼佛菩薩的化身,完全是因為對密宗未能確切瞭解。
你們應該多讀古德們的傳記,思維輪迴之理,要常常記取人身難得,和壽命無常的話去努力修行!我曾不顧名聞和衣食發大勇猛,忍大痛苦,獨自住在無人的山中修行,因而獲得覺受和證解的功德。希望你們也學我一樣去好好修行。」
法王開示:「以我一生苦行,未來發心求解脫者,將不再受任何痛苦」
讀到尊者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很令人驚訝,相較之下,我們連修行人名稱都說不上。我們學佛,首先要有正確發心,中間要依口訣實修,最後才能成佛。就像傳記中提到,尊者的弟子息哇哦答向尊者說道:「您要不就是金剛總持的化身,要不就是多生多劫的修行,像您這樣苦修,我們連想都想不到」,在海拔三四千公尺以上、氣溫在零下數十度處修行,沒有衣食,修到樣子像個鬼一樣,一想都覺得辛苦。
尊者怎麼會有這種大勇氣,過這種不可思議的苦修生活?我們只要好好思輪迴過患,自然對法就會生起信心,開張眼睛看到眾生的痛苦,悲心絕對會不斷增長,絕對不會生不起精進心的。
後來尊者定慧增長,具足飛行變化神通,已有上天下地的功德,一般凡夫會想:「這樣應該有能力利益眾生了吧?」,如果我們自己能飛,會覺得多了不起啊,會想跟人炫耀。但尊者因為深信因果,誓求究竟解脫,還是踏實地繼續在山上苦行,以山中瑜伽士作修行的典範,相信對未來的弟子,會是有信心的模範;對後世的弟子,也是很大的恩德。尊者曾發了一個大願:未來,如果有任何弟子,已在解脫道上,想解脫成佛,以我一生苦行,未來弟子將不再受任何痛苦。尊者並說,我今天的成就,都是是因為有一位具德的上師,由於我受具德上師的攝受,我亦依他口訣而修行,雖未學大經大論,但一切經教的菁華,都在上師口訣中,一切口訣,上師是從禪修定境中所說的。具德上師與具格弟子相遇,什麼都是可能的。
■上師,是成就與加持的根本
接下來,要說說「上師與弟子」。藏傳成就者做任何修持之前,都會先祈情上師,像密勒日巴大師在許多道歌開始前,都會「禮敬上師瑪爾巴」,瑪爾巴亦會禮敬上師那洛巴,第八世法王米覺多傑也會禮敬他的上師桑傑年巴年波切,不論做任何事,都會先禮敬上師,所以能成就大功德。這一點要好好思維。
我們多憶念祖師們的傳記,就能了解這一點。岡波巴大師在《解脫莊嚴寶鬘》中, 就提到,欲求解脫者,有凡夫、菩薩、佛三種善知識,從凡夫到最殊勝的佛三種善知識,要依我們的根器才能依止。佛陀這樣的究竟善識知識,因為時間空間因緣已過,我們很難依止;而且就算遇見佛陀,我們也可能因為根本認不出來,而當面錯過,所以我們能依止的是凡夫的善知識。
■「善知識」應具的功德:悲心,利他,善能說法,具足戒定慧
對於所依止的「善知識」,應具備什麼功德?三乘都有定義,南傳釋迦光尊者在其三百頌中曾提到,所謂「善知識」,一定要具備戒律,接著要是出家眾,而且未犯「四墮罪」(殺盜淫妄四根本墮),具七種別解脫戒之一。
但我認為一個好的「善知識」,還要有以下幾項功德:
■如何依止上師:只看功德、不看過患,不生邪見、不退信心
至於如何依止上師?心態上要有信心,行為上可以透過財物的供養,或依教奉行等多種方式供養,若上師因需財物而歡喜則供養財物;需恭敬則恭敬,上師因弟子修行而歡喜則勤事修行。瑪爾巴曾對密勒日巴說,「我不需要你的財物,你上山精勤修行,就是最好的供養。」在現在這個五濁惡世,功德過患混雜,一位上師只要功德比過患多,即可依止他。
有些弟子會有困惑,不知應如何看待上師的過患?或者上師要弟子做惡事時,弟子不做會不會違背三昧耶呢?我們要知道,即使釋迦牟尼佛站在我們面前,我們也看不出來,所以不要只看表面就遽下判斷,生起邪見,最好只看上師的功德,不看過患。就像帝洛巴在未成就時看不見金剛亥母,只看見一位醜老太太;無著菩薩未成就前也看不見上師彌勒菩薩,只看見一隻長了蝨子的老狗。
如果上師要你所做之事,你有疑惑,要從聲聞乘到金剛乘,以經教為思維的依據或佐證,再看我做得到、做不到,如果做不到,要坦白報告上師,清楚告知,要真誠,不要欺誑。但需注意,有時上師要我們做很奇怪的事,重要的是這時心中不要生起邪見。就譬如瑪爾巴大師要密勒日巴大師造塔、修種種不可思議的苦行,乍看上師似乎一點慈悲心都沒有,但尊者從未生起邪見,從未退失信心,我們也要這麼做。
■修行根道果,都需依上師
從根道果來說,依止上師都是重要的,就像經典上說:佛果一切功德,都是依止上師而得,宗喀巴大師所說依止善知識的方式,要好好理解並奉行。《解脫莊嚴寶論》也說,欲得佛果者,需知如何依止上師。修行要靠自己,但仍需要有助緣,要有人告訴你怎麼做,要怎麼做是你自己,但首先要有人告訴你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如何善加抉擇。
(維那師帶領大眾唱藏文道歌,密勒日巴師母達媚瑪的〈正法心要語):(中文版《密勒日巴大師傳》P162)
敬禮恩師瑪爾巴前,能忍勞苦具恆心;
堅忍雄毅我愛子,且飲上師智慧露。
且飲汝母送別酒,願於未來清淨剎,
故舊依然得相遇。勿忘汝父與汝母,
常常懷念求加持;利心口訣善妙食,
願飽餐之為送行;願於未來清淨剎,
故舊依然得相遇。勿忘大恩之父母,
思量報恩恆精進;甚深空行口訣衣,
暖暖穿著好送行;願於未來清淨剎,
故舊依然得相遇。勿忘可悲諸眾生,
自心趨入菩提道;發大乘心有正法,
奮勇擔荷為送行;願於未來清淨剎,
胡舊依然得相逢。宿根善良達媚瑪,
所有教汝心要語;願勿忘失常憶心,
汝母亦當恆念汝。慈悲孝敬我母子,
願於未來清淨剎;故舊依然得相逢。
祈望此願得成就,為法酬恩而會聚。
禪修
Following the Dharma teachings, His Holiness guided a meditation visualizing one’s own lama in the form of Buddha Shakyamuni.
現在禪修,禪修三分鐘。現在觀想頭頂上方虛空中,大概一手肘高的虛空中,釋迦牟尼佛相貌清楚的示現,穿著莊嚴的三法衣,身放無量或白或黃或金色光明,臉朝向我們,但本質與我們的上師無二無別,這時心要專注,心裡念頌「等虛空一切有情,祈請一切法身上師」,安住其中。
禪修迴向
我們將此禪修所生善功德,以及三世所積一切善德,迴向一切眾生都能清淨罪業,得到究竟的安樂;也迴向傳承具德上師,長壽住世,利生事業增勝。
(以下法王獨誦〈大祈願文〉至P256,大眾恭敬聆聽。)
(以下法王獨誦P260〈冥陽迴向文〉,誦前,要求大眾盡力觀想一切有情眾生,無論在世或往生,都遠離痛苦,得到究竟安樂。誦前並念誦獻供功德主名字)
(念誦P267《大祈願課誦本》〈祈願成就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