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新闻 | 2009年12月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金剛座 Under the Bodhi Tree, Bodhgaya
時間:2009年12月31日 December 31, 2009
中譯:堪布丹傑、乘宗法師
報導:黃靖雅
攝影:噶瑪善治、噶瑪諾布、班瑪歐色多傑、鄭履中
大慈大悲,不能光說不練!
Kagyu Monlam Comes to a Rousing Conclusion
所謂「願一切眾生遠離痛苦及痛苦的因,得到快樂和快樂的因」,不能光是口頭說說、心裡想想,要付諸行動!
〈第一座法〉(上午6:00-8:30)
(法王陞座主法,傳授「大乘還淨律儀」(「八關齋戒」)。
●梵文三常誦(三皈依)
●梵文《心經》
●P35〈皈依發心〉
●P39〈加被大地支〉
(念誦「信施難消咒」,大眾飲食義工所供茶與餅,稍事休息)
●P501〈十六羅漢供養文〉
●P50〈無盡有情迎請文〉
●P54〈善臨支〉、〈沐浴支〉
●P57〈淨拭支〉、〈供衣支〉
●P59〈供莊嚴支〉、〈塗香支〉
●P503〈十六羅漢禮供文〉
●P146〈懺悔支〉
●P153〈懺悔文〉
●P161〈發心支〉
●P166〈隨喜支〉一、二
●P168〈請轉法輪支〉、〈請佛住世支〉
●P170〈迴向支〉
●P180〈慈悲偈頌〉
●P188《寶行王正論》第五品
●P194〈普賢行願品〉
〈第二座法〉(上午9:00-11:00)
●《上師供奉儀軌》(另外法本)
●托缽行走(上午10:00):
托缽行腳,宛如在佛陀的僧團
這不只是一項活動,更是一項修持,行持僧伽威儀,
教育大眾供僧功德暨布施波羅蜜,並為大眾累積福資糧…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平等乞食,還至本處…」
這是多數佛經的開場白,是所有佛弟子熟悉的場景。尊勝的導師佛陀,帶領著僧伽,著衣、持缽,到城裡平等乞食,還至本處,用完缽飯後,數千年後還撼動人心也撫慰人心的智慧問答,接著就上場了。
為了憶念佛陀時代這種「托缽行腳,平等乞食」古風,行持僧伽威儀,教育大眾供僧功德暨布施波羅蜜,並為大眾累積供僧的福德資糧。法王依每一屆祈願法會傳統,在法會圓滿日,依佛制,舉行僧眾「托缽行腳」儀式。
這不只是一項活動,更是一項修持。僧俗二眾都得以藉著清淨的發心和行持,累積廣大福資糧。今年,在尊貴的法王子嘉察仁波切帶領下,五百位比丘、比丘尼,莊嚴的魚貫托缽,走出正覺大塔,步向菩提迦耶大街,接受沿途信眾的供養。
早已在路旁等候多時的大眾,在行進路線右側,密密匝匝圍了三四圈,都已備妥糖果、餅乾、水果等供養品(法會要求大眾,以乾糧、水果為主,不供金錢,也不供濕的食物),一一裝入沿途經過的托缽行走僧眾缽中,氣氛莊嚴而熱烈。僧眾隊伍步行約半公里,走入漫天風塵的菩提迦耶大街旁,竟然玫瑰花燦放、空氣中飄著花香、宛如淨土的鹿苑公園,結束托缽行程。
最後在鹿苑公園中的缽飯法會場地,在法王督導下,並由嘉察仁波切、創古仁波切等噶舉各大仁波切列席,五百名僧眾進行用缽飯儀式。「行堂組」義工動作敏捷地迅速為僧眾供上飯菜,然後唱頌「皈依發心」、「供養文」,僧眾做完「施食」(飲食之前,依佛制,先取用一點米飯或食物做成食子,布施其他道眾生),再開始進用缽飯。就這樣,大眾圓滿依佛制修持,僧眾完成「托缽行腳」、「進用缽飯」行持;法友也學習布施波羅蜜,以行動供養僧伽,累積福德資糧,是一次僧俗兩利的佛法教育。
〈第三座法〉(下午1:00-3:00)
(法王 噶瑪巴陞座主法,傳授「菩薩戒」)
你們要確信自己已經得到這個戒(菩薩戒)了,接著要生起一個隨喜之心(註:隨喜自己得到這個殊勝的戒),接著可以做「七支供養」(註:頂禮、供養、懺悔、隨喜、請佛住世、請轉法輪、功德迴向)。
●繼續修持上午未修完之《上師供奉儀軌》(另外法本)
(迴向後,結束第三座法)
〈第四座法〉(下午3:30-5:0 0)
(法王陞座主法,首先作酬謝功德主開示暨特別迴向)
我們要好好為施主做清淨迴向,這是很重要的事。在《方廣遊戲經》中曾提到,在《入菩薩行論》中也有記載,有許多我們可以供養、布施的對象,其中最殊勝的是僧伽;在《隨念三寶經》中也提到,在福田境、累積福德的對境中,最殊勝的是僧團,若能供養僧團,會有我們供養的功德,和僧眾領受的功德。其他許多經典都也提到供僧的利益,都提到最殊勝的供養,是供養僧團。
律典說,一個具戒清淨的僧眾作迴向,能夠使施主願望成真。所以,接受供養的僧眾,應該帶著清淨的心接受供養;供養的施主,也應帶著虔敬的心作供養;這樣兩者的遇合,是非常殊勝的。就像密勒日巴大師〈緣起心要歌〉說:
崖居修行瑜伽士,會和淨信供養主,
行者施者俱成佛,緣起心要為迴向。
當清淨的供養者,遇到清淨的受供養者,就會有一起成佛的殊勝因緣。供養者具備虔敬的心,是很難得的;受供者具備迴向的善願,也是很難得的。知道如何好好迴向是很重要的,即使供養者帶著不淨的心、煩惱的心作供養,只要受供者善心的迴向,也可以讓供養者以不淨煩惱心供養本來應得的果報,可以不必承受。這是律典中提到的。
迴向分為上、中、下三種: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就連未來的善業也要迴向,我們要像普賢菩薩一樣的發願,以勇敢無畏的心情做迴向,以「今天所有眾生就要成佛」的廣大的願力來迴向。
所謂「世間的莊嚴」,就是外在具備「三法衣」、內在具備利眾的心,這樣一群僧伽,心意和合,聚在一起,這是具備大加持的象徵,所有僧眾要有這種和合的心生起。而各位施主,你們為了世界和平,一切有情的幸福,為了自他生生世世的利益,而為佛法作奉獻,對這一切善願迴向,你們是值得的,但不可生起傲慢之心。
今年的主要功德主,是香港創古中心;還有,這次祈願法會的八九百名義工朋友,很早以前就開始沒日沒夜的忙碌。《智慧大海請示經》說:若以一切善迴向菩提大海,直到成就菩提,這滴善是不會乾。我們要帶著這樣的一念心做迴向,迴向自他都成就圓滿的佛果位。
(法王帶領大眾念誦)
●P299〈八聖物吉祥文〉
●P304〈七政寶吉祥文〉
●P309〈八吉祥文〉
(念誦「信施難消咒」,大眾飲食義工所供奶茶)
今天是第27屆噶舉大祈願法會圓滿日,依照傳統,我要說些話。首先要跟大家說謝謝,這麼多施主,在繁忙工作中,還能趕過來,一般人都只能顧全工作,你們還能想到修持,還能護持祈願法會,這一定是有過去的願力和善心之力,所以今生能修行,還能對僧眾承事供養,支持這麼大的祈願法會,很值得讚嘆。
所謂僧團,是靠大家的供施,而能過專注修持的生活,所以僧眾應該好好感恩和迴向。現在噶舉大祈願法會越來越多人知道,大家很愛惜和支持,僧眾都受到很好的照顧,各方面都很舒適,所以我們要注意,這樣做有沒有利益到更多人?我們心裡要很清楚,要讓自己的身語意隨時保時在善的狀況,隨時不忘修持。
謝謝自己,給自己的生命一個機會
這一次第27屆祈願法會的總功德主,是怙主、也就是我們的總經教師堪千 創古仁波切, 以及喇嘛達華、喇嘛蘇南他們帶領的香港創古中心,現在我們以現代方式,鼓個掌吧(法王帶頭鼓掌,整個菩提樹下響起掌聲)!大家都帶著利益盡虛空眾生的心而來,願望也遍滿一切虛空,由於施主們的恩德和大布施之心,才能成辦一切,大家的恩德也布滿整個虛空。
還有,這一次祈願法會的義工,有幾百個人,分成很多組,為了噶舉祈願法會,帶著虔誠和熱忱遠道而來 ,所以我們也鼓掌謝謝每個工作人員!(鼓掌)
我們還要好好謝謝自己,謝謝給自己給自己的機會,自己對自己的恩德是很大的,要隨喜自己的善業,也要隨喜別人。
守護地球母親,現在就做!
我現在24歲(藏曆是25歲,但我還是算年輕一點、像西方一樣算24好了),我還算年輕吧,在佛法、世間法上都沒有很多經驗、知識,但裝著好像很有知識,還要給予開示,教人家如何取捨,其實我沒有這種傲慢之心,我不敢自認為有能力去做,不敢自認自己是具德的上師,只是分享自己的感覺。
去年此時,我曾分享一段話,是關於環境保護,今天要再提出來,好好說一說。我們一旦開始一件事,就要好好去做、好好做到圓滿,有句話說:「智者不會隨便承諾做不了的事;一旦承擔,就要做到。」一個正士夫、一個有承擔的人 ,就應該這樣。去年我連絡了寺院做環保,所以今年就環保細節我不再說太多。但無論修持佛法或做世間事,無論行善或造惡,我們都生活在這地球上,都無法豁免地球受傷的後果,現在雖有「搬到火星去住」的說法,但這還太遙遠;我們要仔細思維,對這如母親一般養育大地一切的地球,她是真正「忍辱」一切、呵護一切、承擔一切,如果將她毀壞,還有誰能承擔我們呢?一旦她受傷害,我們生死交關的時刻就到了,我們應該馬上身體力行,否則未來可能有很令人驚訝的事情會出現。
地球,每天都有寂靜的、激烈的戲上演,是一切好壞事的舞台;但如果我們再貪婪下去,這個舞台可就沒了,任何事都做不了了,善事惡行都做不了,好人壞人都活不了。我們已到了能不能活下去的關頭了。
幫助自他,身健康、心也健康
又到新年即將開始之時,因為社會環境或文化傳統的關係,有些藏傳寺院不太注重衛生健康,我希望在新的一年,大家能更衛生、更健康
寺院,是喜馬拉雅山區很重要的社區生活中心,是人們生活的模範,能起很好的影響。但寺院就像大象,要動起來不容易;不過一旦動起來,可是不得了。現在,是大象行動的時候了,新的一年,各寺院要讓自己動起來了,也要好好服務社會,讓寺院和社會更衛生,讓自己和他人更健康,當你身體好,心也會健康,心情比較容易平靜,也有助於修持。
慈悲是「動詞」,讓它充滿行動力!
這三年來,我都在講密勒日巴大師的故事,故事裡的教導,大家要放在心裡,不要聽完就忘了。如果「這個人」說得不錯,要好好想想,和自己切身相關的是什麼,要好好憶持它,用在自己心上,去實修。
所謂佛法,如果只是聽聽,不去做,就會變成是學院裡的專業學問,或者變成研究的題材,不能真正利益到別人。但佛法裡的慈心悲心,是每個人都需要,也是可以直接幫助社會大眾的;如果你一成不變,固執自己的習氣,還是自私自利、傲慢的晃來晃去,是很難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所謂慈心、悲心,是不應該藏起來的;所謂「願一切眾生遠離痛苦及痛苦的因,得到快樂和快樂的因」,不能光是口頭說說、心裡想想,是要付諸行動的,希望大家展現出來!
只要我活著,就是要利眾生
以我來說,七八歲就出家了,有一天有人來告訴我,我就是「噶瑪巴」,未來的路,從一出生就被決定了,只能往這條路上走,連「車子」都幫你準備好了,這或許是過去的願力和業力吧,要承擔「噶瑪巴」這個名號,我也如是承擔了。但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有時我也會覺得辛苦、覺得累,你們說我是佛,其實被你們認為是佛,有時候也滿慘的,但我總是努力去做。
我從小生長在藏地,那裡的人民和生活,與佛法是無法分開的,現在藏地遇到了很多困難,在這樣的困難時刻,我發的任何一個小願,都心繫著那裡的人民,但許多善願不能馬上成辦,我們必須安忍。即使我遇到一些困境,但只要我活著,就是要利益眾生。我要讓大家心裡知道,有這麼一個人,一直帶著善願想利益大家,我在,一直都在著,跟大家在一起,希望大家有種鬆一口氣、可以放心休息的感覺。
我很年輕,也遇到很多困難,但我堅持持續去做。我這麼一個沒經驗的年輕人,都願意這樣堅持去做了;你們很多比我年長、更有經驗,更應該努力去做。我們真的連一點時間都不應該浪費呀。
一切善功德,迴向眾生得到無苦之樂
明天是2010年1月1日,跟大家說新年快樂,健康如意!也要跟來自藏地的藏人說,請把我這個「吉祥如意」祝福的心,帶回給你們藏地的家人。(大眾鼓掌)
今天是祈願法會最後一天,我們要將這八天所累積的一切善功德,迴向眾生都得到無苦的快樂,也就是得到究竟成佛的果位,六道一切眾生、尤其是正在受苦的惡道一切眾生,都能盡快遠離痛苦、得到快樂。
祈願在這個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上,沒有人種、東西方的分別,沒有見解、宗派的分別,都能安住在安樂中,得到究竟地的快樂。尤其是在印度,這佛法的生源之地,能夠國泰民安,災難消除,得到吉祥喜樂。
今天我們齊聚在一起,這種歡樂景像,應該是過去祖師的善願力所成,讓佛陀的教法能夠延續下去,而且不只此處,世界各地方的人,都能得到佛法的滋潤。
祈願正法上師,長久住世
祈願觀世音菩薩化身的達賴長壽住世,他的大悲能繼續眷顧我們及所有眾生。還有,無分別教派薩迦派的達智仁波切,和寧瑪派的大師們心意圓滿,長壽住世。
格魯派甘丹赤巴佛行事業任運成就。覺囊派過去式微、困難的情況都能消除,再次弘揚興盛。藏地八大修承傳承、十大講說傳承,都能心意和合,透過這樣僧團和合的實修力量,讓藏地成為喜樂無害的淨土。我希望大家一起這樣來發願。
希望傳承各上師能長壽住世。
殊勝的堪千 創古仁波切,年事雖高,但仍以大悲心,不斷利益眾生,終年辛勞在東西方弘法,我們要迴向他長壽住世。
天噶仁波切是噶舉駐錫地隆德寺的金剛阿闍梨,是我們傳承最殊勝的上師之一,祈願他殊勝的色身能不斷被我們見到。
祈願「噶舉大祈願法會」最主要開始的創辦者,卡盧仁波切的轉世,為了教眾之利,祈願他的佛行事業廣大!
祈願波卡仁波切轉世徵兆能盡快出現,有著比前一世更殊勝的佛行事業。
祈願藏地的巴渥仁波切,早日身體健康,一切吉祥如意!
(法王獨頌P242〈大祈願文〉、〈冥陽迴向文〉)
希望亡者中陰恐懼都能消除,投生善地,我們帶著這樣的心迴向。
●P456〈密勒願文〉
●P460〈雪域安樂願文〉
●P312〈吉祥授位道歌〉
●P279〈三寶吉祥文〉
●P269《月藏經》
●P315〈噶千吉祥文〉
●P320〈成就實諦文〉
●P322〈吉祥靈燃〉
(迴向後,結束「噶舉大祈願法會」第八天法會)
The tremendous efforts undertaken by organizers seeking to fulfill His Holiness’ vast vision for this year’s monlam came to their fullest fruition today, as the 27th Kagyu Monlam drew to a joyful close. From early morning until the deep chill of the night, thousands of disciples who had gathered from all corners of the planet spent the final day of 2009 in the presence of His Holiness. During the first session of the day, students were able to receive Mahayana sojong vows directly from His Holiness, who began by reminding students of the great purpose of taking such vows.
The day included many special events, including two sessions devoted to Guru Puja (lama chöpa) practice using the exquisite text that His Holiness himself compiled. In his customarily inclusive fashion, Gyalwang Karmapa drew on guru puja texts from multiple traditions in his preparation of this new Offering to the Gurus text, published by KTD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Guru Puja practice, His Holiness paused to confer bodhisattva vows, following an extended generation of Bodhichitta section included in the text itself.
In a special address to the gathering, His Holiness reiterated his commitment to working for the environment. He noted that like the stage of a theater, this planet can serve as the site for whatever dramas we wish to produce on it, good or bad. However, if the stage is destroyed there can be no performances of any sort.
Gyalwang Karmapa further announced that Kagyu Monasteries this year would be undergoing education in health and hygiene. The program of raising awareness of health and hygiene is not aimed solely at monks and nuns, but is envisioned as a means of improving the level of health in Tibetan society overall. Echoing his earlier comments on the need for Dharma practitioners to take an active role in working for society, His Holiness said monasteries should serve as examples to society, and should acting as leaders in effecting positive changes. This program in health education was one instance where change could be made.
His Holiness concluded the address by expressing his wishes that the New Year be a year of peace, free of prejudice and racism. He offered his prayers for the long life and activities of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for the new Ganden Tripa (formal head of the Gelug order) to have no obstacles for his plans, and for the reinvigoration of the Jonang tradition that once flourished in Tibet but is now in peril.
In a ceremonial expression of gratitude to the kind sponsors whose generosity made these eight days possible, Gyalwang Karmapa evoked Milarepa’s words, that yogi and benefactor go together to enlightenment. During the final session of the afternoon, His Holiness lent his voice in chanting Milarepa’s own aspiration sing to his disciples:
You have been very kind to me.
I have been very kind to you.
May we, master and disciples, equally kind,
Meet in the realm of Abhir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