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新闻 | 2012年12月

巡視嘎千大營地

時間:2012年12月21日 11:00am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祈愿会场

第30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第一天,法王第一個公開行程,就是先巡視從第四世法王噶瑪巴傳承下來、今年恢復古制的「嘎千大營地」。這座雄踞在祈願大舞台和德噶寺之間的壯觀營地,包括兩百頂共容納三千位僧眾及尼眾的帳篷、盥洗區,提供祈願法會六千僧眾中餐的大廚房及食堂,以不同植物分層過濾的天然污水處理回收系統,及一方精巧的蓮花池。

九天前,12月12日這一天,是四百年來第一次,噶瑪巴的「嘎千大營地」傳統在聖地菩提迦耶重現。大營地的緣起,是由於諸佛菩薩住世的唯一目的,就是以各種方式大利益眾生,而法王噶瑪巴曾說他幫助眾生的方式,是藉由讓眾生見聞他的形象和聲音,讓眾生不墮惡道,因此歷代大寶法王都盡可能以旅行來接觸更廣大的眾生。在遷移各地傳法的過程中,因追隨者日益龐大,任運而成一個完整生活圈的營地規模。(嘎千營區的歷史源由及環保規劃,另見專文報導)

法會第一天的第二座法結束後,已是用餐時間,千位僧眾在竹架與帆布搭成的領餐區外,安然的排成15條人龍。法王步出噶舉祈願舞台後,首先彎到僧眾用餐區視察,法王邊走邊關照著四周僧眾排隊和用餐的狀況,同時戴上口罩,大步邁向分餐區。

帶著口罩的法王走到可以供15人同時領餐的長條桌前,回頭向餐廳工作人員要了大湯匙,立刻開始為等待的僧眾們,一一盛上滿杓的蔬菜炒粉絲,僧眾井然有序的徐徐前行,法王也舉著滿杓菜餚自在的等待。

為20位僧眾盛菜後,法王摘下口罩,轉身視察足以容納40人同時工作的大餐廳,大步繞行包括煮水區、揉麵區及炒菜區,法王不時停步,彎身觀看兩尺大鍋的火候,或食材區的蔬菜儲放情形,最後走到蓋著棉布的大竹簍前,從中取出一個藏式麵餅,捏開一角後試吃,並回頭詢問經理,每天的份量夠不夠大家吃飽,接著闊步繞回營區。

僅供住宿僧眾進出的嘎千營地,是以法王的帳篷為中軸,向兩側展開淺綠色的帳篷幔海,法王的黃色帳篷兩側的深藍色帳篷,分別揚著黑底金邊旗幟的護法瑪哈嘎拉護法帳,及蔣貢康楚仁波切暨嘉察仁波切的法子帳篷,法王帳篷四周是藍色的護衛和侍者帳篷,再外以竹柵欄分隔,裝飾以精巧栽培的鮮花及灌木。

法王帳篷區外,圍繞著來自尼泊爾、錫金和不丹和印度當地僧眾的兩百頂僧眾帳及藍色醫療帳。八窗兩門的淺綠色帳篷,最早設計形式來自於日本震災安置之用,因此生活機能齊全,外印著噶舉祈願法會的標誌,內對襯鋪著15張睡袋,頂上懸掛一盞太陽能電燈,供僧眾晚自習之用。

這兩百頂帳篷是法王選擇良辰吉時後,在12月4日開始組裝搭造,穿著工作圍裙、戴上遮陽帽的法王和僧眾,在烈陽下齊力親自搭好了第一頂帳篷,法王並在門頂上披上哈達以示加持,之後歷經五十餘人的日夜趕工,終於在12月12日搭建完成,供遠道而來的僧眾即時入住。被問及住得習不習慣,來自尼泊爾的年輕僧眾愉快的笑了,他們說住帳篷很像在露營,讓大家有回到喜馬拉雅山的家的感覺。

這群12歲起,來自各寺院的僧眾,在祈願法會期間將過著規律嚴謹的三千人團體生活,從早上4:00統一開燈起床開始,5:00一起清潔帳篷四周的環境後,5:30開始參加祈願法會,一路直到下午5:00,午餐則與所有參加祈願法會的六千僧眾,共同至德噶寺旁的大食堂領餐。

祈願法會的四座法結束後,受過八關齋戒而過午不食的僧眾回到帳篷,6:00到7:00有晚茶時間,9:00前要回到各自的帳篷,開始修「四座上師相应法」,唸誦者從祈願法會舞台區,以擴音器領唱。大部分僧眾在6:30到9:00前,抓緊時間邁向正覺大塔,在佛陀成道的菩提樹下,供養曼達、大禮拜或繞塔,一時間從德噶寺到正覺大塔間,舉目盡是或步行或坐車、奮力前進的紅袍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