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新闻 | 2007年12月

『德噶寺』大手印五支证道歌•第1天

『Tergar Monastery』Fivefold Mahamudra by Kyobpa Jigten Sumgon•Day 1

時間:2009年12月19日晚上 19 Dec., 2007 07:00pm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德噶寺 Tergar Monastery in Bodhigaya, India
Uploaded on 2022-01-06
Last updated on 2024-01-30

藏英中音频

今天起三天晚上,我會簡略地講解大手印五支證道歌。

今天會給予皈依戒。

由於時間的關係,就不給剪髮和皈依的法名,因為人很多。但是皈依最主要在於心,因此我想應該是可以的。

各方面來說,菩提伽耶的許多條件都不足,四處看去都是空蕩蕩的。我為了修法而來,但是四周看去,空蕩蕩的一片,讓我的心也空空的。我並沒有為了課程事先做很多準備,只有把心中此刻想到的分享給各位。可能也因為這樣,才比較自然沒有造作,或許各位會覺得更好。

各位有拿到大手印五支證道歌的紅色法本,首先看到第六頁。

第一偈 前行 The First Verse

慈心與悲心的那一匹駿馬,If the stallion of love and compassion,
利益他人的競賽不獲勝的話,Does not win the race of altruism,
群眾天人就不會給予讚歎,He will not earn the praise of the crowd of gods and humans,
所以,請用專注的心修持此前行。So, earnestly focus your mind on this preliminary practice.

首先逐字地給予解釋,我想可能幫助大家容易理解。

藏族的詩詞中,有比喻、喻意,形象化修飾法,把意義具象化的傳統。這裡也使用了同樣的比喻方式。這一偈主要說明前行,前行的內容是慈悲,這個地方喻意是慈悲,比喻為馬。

這裡的賽馬跟你們國外的不一樣,而是藏族式的賽馬。賽馬時,馬會跑到筋疲力竭,最後會得到什麼獎品呢?是一條短短的哈達。不像國外會頒發金製的獎盃,而是 一條短哈達。因此賽馬得到一條白哈達的話,聚集的群眾會給予他讚歎。如同這一個比喻:觀修利他的菩提心,並在心中生起的話,就會成為天人讚歎的對象。

接下來解釋意義。

這一個偈文的意義呢。時常都在講說前行,相信各位都知道,例如觀修暇滿人身難得、死亡無常、因果業報、輪迴過患等,各位都已經知道。但是這裡提到的是慈 悲。為什麼這裡的前行是慈悲呢?因為大乘法教不能沒有的就是慈悲,菩提心的根本就是慈悲。因此,這裡提到最主要的前行是慈悲。

這裡提到賽馬,這是個很好的比喻。藏族修行人時常說:「好的修行百狗也追不上。」一百條狗從後面追也追不上。因此,我們修行時雖然有逆緣和障礙,但是我們 的修行速度要超越,就像一個人被百狗追也追不上的速度一樣。講到賽馬,我六、七歲的時候,也會一點賽馬。但是這裡不是一般的賽馬,而是菩提心的賽馬,具有 其他馬匹都追不上的速度。這是這裡主要說的意義。

這裡主要有兩個重點,我應該開始時就說的……。第一是要達到修行的標準。第二是要贏得眾生的讚歎,意思是讓眾生歡喜。這一偈包含這兩個重點。所以今晚講說的重點就是這兩個。如果各位懂了這兩點,我今晚說的內容都包含其中。

說到慈悲的標準,大家應該都知道,慈心就是願眾生得到快樂的心,悲心就是願眾生離開痛苦的心。或許有人會問:是否慈悲心一定就是要對一切眾生?如果只針對 一兩個對象的慈悲,是否就不符合慈悲的標準呢?並不是這樣。雖然標準是對一切眾生,但是我覺得祝願某個人離苦得樂,也可以算是慈悲心。

平時我們觀修慈悲的時候,籠統的祝願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其實很容易,因為不需要一個一個去觀想,你只是籠統地想,例如「這個大殿中的所有人」一樣,這很 容易。但是如果你針對某個人觀修慈悲時,那可得費心去想的,那時候之前籠統的慈悲心還在不在就不一定了。所以呢,初學佛的人,可能要先針對某個人觀修慈 悲,練習測驗看看。如果開始只是籠統的觀修「一切眾生」,但是這個眾生是輕飄飄的話,的確容易被風吹著到處跑,但是真的要針對某個人修慈悲時,才警覺到: 喔,我要好好想一想。很有可能會變成這樣的。

我想到一個例子。例如在菩提伽耶買一塊布,然後用來蓋住大家,這很容易。但是如果把這塊大布剪裁,為每一個人量身訂做成帽子蓋住的話,就不容易了。因為每 個人的頭的大小都不同,有的小一點,有的大一點,各式各樣的,就不像一塊大布蓋住所有人那麼省事了。因此,我們時常對一切眾生的慈悲觀修,就像用一塊大布 蓋住所有人一樣簡單,但是如果要為每一個人量身訂做帽子,就不容易了。這是我們應該思惟的一件事情。

但是,如果真的要個別去觀修的話,這裡就可能有一兩千人,如果對一兩個人觀修慈悲需要一兩個星期的話,一兩千人可能就要三、四個月了。如果觀修盡虛空一切 眾生的話,什麼時候觀修得完就不知道了。因此,應該怎麼辦呢?是有辦法的,可以用類推的方式,例如人有很多相同的特性,觀修慈悲時,我們可以理性的作觀 修,例如思惟眾生都想離苦得樂的相同性。以此類推,眾生都是一樣的。雖然每個眾生都有不同的個性,但是想要離苦得樂卻是一致的。因此,思惟眾生的某一相同 特性,針對這點好好思惟瞭解的話,就能推及思惟所有眾生。例如藏地很重視母親,佛教儀軌中也總是提到「如母一切眾生」,因此藏族觀修慈悲都是從母親開始, 是非常重視母親的。因此,當他們思惟各自的母親的恩德愈深入,愈瞭解母親的偉大時,就會覺得藏地所有的母親都很偉大。例如一位不認識的母親,當別人向他介 紹說這是他的母親時,會有特別親切的感覺,藏族的思惟會覺得,喔,因為是母親而特別重視她,會覺得應該要對她關愛、慈悲,藏族的思惟是這樣的。會有這樣的 思惟,是因為藏族時常對自己的母親觀修慈悲,有很深刻的感受,因此較容易以同理心來思惟。我想我們也用這種同理心思惟是可以的。

總之,慈悲心的觀修要沒有偏私,盡力開闊心量來觀修。就像開始所說的,要「迅速的」實際開發慈悲,意思是:光是擁有慈悲心不夠,僅有善心也還不夠,要能持 續開發增長,運用智慧去經驗這個念心,經驗的同時會遇到許多障礙,因此我們要超越障礙的大軍,快速到讓障礙找不到你,把障礙攪迷糊了。因此,要怎麼樣做才 是呢?我們要讓自己的修持超越障礙的大軍。如果無法面對障礙,那就超越他。

障礙有沒有到前面不曉得,倒是聲音跑到了前頭,把我落在了後頭。聲音都跑不見了。(眾笑)

為了快速得到成果、果實,首先要知道放在前方的東西是什麼。方法是我們走到前面,瞭解那個東西。例如前方如果放了一個東西,是我們要得到的東西,前提是要 有這麼一個東西在前方,如果前方什麼東西都沒有,那也就得不到什麼。因此,觀修慈悲的時候,不僅是說「我要努力精進觀修慈悲」而已,而是首先要確立一個你 能夠得到的目標。許多人完全沒有目標,如同在一片黑暗當中摸索,然而卻又在因上好像很賣力地在做些修持,很多人都是這樣。因此,首先不僅是要有想要求得成 果的心,而且要有確定的目標。怎麼樣確定目標呢?這是我們要思惟的。

我們須要清楚知道的是,播種的當下,果實也就開始成熟。同樣,修持開始的當下,成果就在開始展現。可能成果並沒有實際展現出來,但是心中卻要明瞭成果是什麼。如果什麼都不知道,修行可能也就不會有結果。

例如我們有一個很珍貴的東西,因為太珍貴了,所以把他藏在一個秘密的地方,像是高處,暗處或者一本書的後頭。但是可能隔天就找不到了。有時我們的修行也像 這樣,秘密得不得了,得到的成果很不可思議,很秘密一樣,無法理解,例如遍知,就好像誰都無法瞭解的一樣,由於自己的無知而有這樣的認知。因此說要證得遍 知果位時,你完全攪不清楚什麼是遍知,在哪裡,是什麼樣子的,你完全沒有概念。因此,我們要對成果有個瞭解,當你看得愈清楚,知道經驗得愈深刻,就能夠愈 快速地達成目標。當你修持的因和目標的果愈接近,修持就能夠愈快速,障礙也會少。一個沒有因果關聯,或者說不瞭解當中因果關係的修持,就算你想要達成某個 目標,也會很困難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因果關係,是很重要的。

我也無法再解釋什麼,而是各自要去體會。我想說的,主要是對於那些無法言說,不可思議,高深的大圓滿、大手印,你先不要去多想,而是先從那些你能夠理解、 能夠思惟的東西開始。這樣各位的修持就會變得容易些。可能上師也比較輕鬆,要不然,總是什麼都不懂,一堆問題,上師也無法全部回答。結果是,時間全都耗在 問答上,實修卻離自己愈來愈遠,這是很奇怪的一個情況。因此,先從自己理解的、看得到的、能夠經驗的開始修持,之後再慢慢深入。有次第的先把不懂的攪懂, 之後加深理解,這樣才是遍知,就是不懂的懂了,懂得了的更深入,這樣理解愈來愈開闊,就稱為遍知。如果一開始什麼都不知道,就算有心想成為遍知,卻會很困 難。因此,希望各位放在心上。總的來說,剛剛講的是修持的一個標準。

接下來談到的是「讓眾生歡喜」。我們要怎麼做呢?可能微笑就能夠讓別人歡喜,或者開個玩笑呢?我們都應該好好想一想。只是存著一念善心是沒有用的,僅是藏 在心裡的善心沒有什麼用處,應該要表現出來。所謂慈悲,是為了實際利益他人,而不是說「喔慈悲心很珍貴」,好像珍寶一樣把它藏起來自己用,這樣可不是慈悲 心。慈悲心就是要實際利益眾生,好像放射光明一般。為了放射光芒,我們就有很多修行方式,例如讓他人歡喜,利益他人。總之,不僅是存有希望眾生離苦得樂的 慈悲心而已,而是實際幫助眾生離開痛苦,得到快樂,透過身體語言實際的行動,實際和眾生結緣。要不然,慈悲也只是空談。因此我們要讓眾生歡喜,所謂讓眾生 歡喜,不是刻意求得別人的讚賞,慈悲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我們每個人須要互相關愛,互相鼓勵,因此,給予慈悲是不會錯誤的。

有一個故事說,曾經松贊干布王和一位印度班智答討論佛法,談到各自的本尊時,那位班智答剖開自己的胸口,展現出本尊和無盡的壇城。所以,我們也好像想表現 自己真的慈悲心,剖開胸口給別人看自己跳動的心臟說:「就是這個,這就是慈悲。」事實上,要剖開才看得到的慈悲,誰看得到呢?跳動的心臟怎麼會是慈悲心 呢?沒有人相信的。藏在心裡的慈悲,沒有人看得到,也沒有人會相信。透過身體語言的行為展示出來,別人才會知道。因此,行動很重要。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利 益,其實並不需要慈悲心。慈悲心是為了利益他人,如果為了自己而保存起來,其實不需要慈悲心,你可以好好去賺錢成為富人,享受享受。然而慈悲不是這樣,慈 悲的目的是,一切所想都是為了眾生,一切所做也是為了眾生的利益,這樣才是名副其實的慈悲心。大致就是這樣。 接下來,我想簡短地解釋皈依。

Bamboo注: 2022-01-06本栏新建网页,并添加了YouTube链接;2024-01-30添加音频,将原「课程开示」栏目创建于2020-06-10的中文文字稿移到此处,并把“皈依开示"部分单独移出。

Youtube 视频

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