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新闻 | 2008年12月
Uploaded on 2020-06-12
Updated on 2024-02-13
時間:2008年12月31日下午 31 Dec., 2008 3:00-5:00pm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德噶寺 Tergar Monastery in Bodhigaya, India
中文翻譯:堪布丹傑
主办单位:化育基金会 Hwa Hue Foundation
一個好弟子,也有三德行!
Three aspects of a good disciple
一 沒有傲慢而虔誠恭敬
The student has no pride and respect to the lama.
二 樂於接受教誨而依教奉行
He is glad to accept the lama's teaching and practice.
三 讓上師歡喜的事,捨命也要去做
He will do the things that let the lama happy even lost his life.
一個好弟子,也有三德行!
法王藏文開示:
今天早上課程當中,談到與上師相關的內容,還有一些沒有講完,所以下午這堂課要接著講有關上師的一些內容。
法王中文開示:
早上談到的,總的來說,上師的功德要比過患還多,這種功德,不只是自己所認為的功德,而是要按照經典中所形容的功德來觀察上師,這是重點!早上還沒有講的,是我們談到這麼多觀察功德、過患的事,那麼我們怎麼會知道上師具有以上所說的功德呢?
這個可能需要根據每一個人自己的程度,不然就像我們說佛陀是遍知的,但是我們沒有辦法一一去證明,或者了解佛陀如何能夠遍知,如果一一去了解如何能夠遍知呢,那自己就變成遍知了,就不需要另外一個「遍知」來救自己了。
(接著,法王將中文開示翻譯成藏文)
堪布丹傑:
這是復習剛剛法王說過的內容。
早上我們談到了有關上師的功德跟過患,要如何去分辨的一些內容。總的來說,我們要尋找的一位上師,他的功德要比過患多,這樣的上師是我們可以依止的。
■如何判斷上師真的具有功德?
接著談到,那要如何分辨上師的功德呢?
並不是按照我們自己主觀的想法來分辨,而是按照經典或者過去的祖師、上師的教言來觀察、判定。我們早上提到很多有關「什麼是功德、什麼是過患」,但是到底要怎樣才能夠知道上師具備什麼樣的一個功德,要怎樣去了解呢?
這裡說到,主要是按照我們自己的程度去了解,我們很難對上師的每一個功德全部都透徹了解,這是很困難的。這就好像「佛陀是遍知的」,我們不太可能知道「遍 知」的每一個細節,它的內容是什麼,如果我們也知道每一項功德的話,那我們就成為一個遍知的人了,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按照自己的程度,也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認識這位上師,譬如:你可以詢問一些有經驗、有知識的人,或者認識、了解這位上師的人;也可以觀察這位上師,看他的名聲是怎麼樣的?大家對這位上師的評語是什麼?透過這些去了解。
當然也可以透過經典所形容的上師條件,做各種觀察。當你不斷觀察這位上師之後,發覺他的確是有功德的,那你才算是真正了解到了!
法王藏文開示:
■能夠不貪著此生
這裡首先提到,上師他要能不貪著此生,我們可能會問說:「我們怎麼能夠知道這位上師是不貪著此生呢?如何去分辨呢?」
經典上有一句話說:「一個凡夫沒辦法測度或了知到另一個凡夫的境界。」除了一些特殊的聖者,他能夠直接觀看、了知到別人的心之外,像我們一般的凡夫,只能 透過這位上師外在的行持與作為而認識到他,知道這位上師是否只想著世間八法,或者他的心的確都在於未來長遠地得到究竟的快樂。
當然你也可能碰到一個情況,就是碰到一個很會裝模作樣的上師,他可能展現出利益眾生、關懷眾生的一個假相,但因為他是假裝的,所以,這些也只是暫時的而 已。他的確能暫時欺騙弟子,但那是不可能長久的,各種問題會慢慢展現出來。所以,就算我們沒辦法馬上觀察到他的心,還是可以透過他外在的行為來推測、了 解。
■能以大智慧導引他人入道
在上師「以大智慧導引他人入道」方面,要如觀察呢?你可能會問:「怎麼知道上師是不是具備這樣的力量呢?」
我們可以作一個觀察:如果親近這位上師,我們的心與佛法越來越契合、越來越相近,發現煩惱越來越少、心越來越向善道、信心越來越增強。那就對了!
或者當我們聽上師說法的時候,他會讓我們的心更容易進入佛法、與法契合,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就可以說我們依止的這一位上師,他就是一位具備大智慧,或者說他一位具德的、符合條件的上師。
因為他的智慧與各種善巧的導引,能夠讓我們的心向法、向善,當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我們就說這是具有大智慧的上師,他就具備了利益眾生力量。
■能以大悲憫而不捨弟子
在「能以大悲憫而不捨弟子」這方面,我們要怎麼觀察呢?「大悲憫」的感覺是什麼呢?
其實很多時候,當我們親近一位上師,你會感覺跟他的心特別接近,甚至會自然生起一種感覺:「啊,我今天終於見到了一個皈依者,一個真正能救護、幫助我的人!」
你會有這種很強烈的感受生起,或許就是這位上師的大悲心攝受,讓我們有這樣的感覺生起,所以我們常常說「心口如一」是很重要的,當一位上師具足慈悲心,就會自然展現慈悲的行為。
當一位上師的心很慈悲,他行住坐臥的任何行為,都很自然的不會捨棄任何一位眾生。我們一親近,就會感覺他真的是具備大悲憫心的上師。
我們一開始見到上師的功德時,可能只是約略的看到一些,這個時候我們要把握機會,生起歡喜心,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重點!
法王藏文開示:
還有,就算這位上師他沒有具備圓滿的功德,只有那麼一點點的功德,但是只要他能鼓勵、引導弟子向善,也算是一個可以依止的上師了。
法王中文開示:
藏地有些上師吃肉,在那邊還吃得好像很香,但是他會在眾人面前告訴弟子:「你不可以吃肉!不可以殺生!」就算他自己在吃肉這一面可以算是一個過患,但是他也不希望這種過患會影響弟子,或者染污到弟子。
法王藏文開示:
就像這樣一個例子,就算這位上師沒有具備圓滿的功德,但是他的心是總是想要利益這個弟子、利益眾生。就像之前提到的父母親,雖然自己還是會犯錯、有缺點,但是他不會去染污或者影響到孩子,還是會盡力保護並利益孩子。
還有一種情況,這個上師可能甚至沒有任何知識或者功德,但如果是一些特殊狀況,還是可以依止他的。
法王中文開示:
有時上師本身雖然沒有具備可以稱得上的功德,但是依止他有大意義的話,有時候也會依止他。
法王藏文開示:
這裡有一個故事,是關於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泰耶。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跟隨很多上師接受灌頂、口傳跟教授,在這些上師當中,有一位是鄉村的一個牧民,他甚至是完全不識字的一個老先生,但是他還是依止他,為什麼呢?
這是有特殊原因的,因為這個老先生曾經得過一個特殊口傳,所以蔣貢仁波切要依止他,才能再延續這個口傳與傳承。當時要依止的時候是很困難的,因為他完全不 識字,而那部經有一百多頁。蔣貢仁波切首先要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先拼給那個老人聽,那個老人再唸給他聽,然後才算是得到口傳,雖然老人本身不識字、甚至沒有 任何文化,但是有時候因為特殊的原因與情況,我們還是可以依止他。
所以總的來說,剛剛提到依止上師有兩種:第一種是如果這位上師的功德比過患大,我們是可以依止的;第二種是雖然他本身不具備特殊的功德,但是因為特殊的原因與意義的話,我們還是可以依止的。
■可依止的上師,和可聞法的上師
法王中文開示:
關於上師,我們還可以分為兩種:可以依止的上師跟可以聽法的上師,因為有實修的上師基本上不是那麼多,真正能夠面對並調伏煩惱、甚至悟道的上師很少,但是 他具有佛法的學問,我們可去聽他的法,從而多認識佛法。可以依止的上師,就需要具備真正的實修,能夠調伏煩惱;其他沒有實修,只是懂得佛典、三藏的上師, 我們可以去聽他的法,或者就是說可以去恭敬他,但是不能把他當成自己所依靠的上師或者根本上師。
■一個好弟子,應該具備的三種德行
接下來我想要講有關弟子的事情。我早上就覺得身為一個上師,可以多講一點有關弟子的事情,讓弟子們
(緊張得)流流汗…
法王藏文開示:
上師與弟子之間有很深的關聯性,甚至可說息息相關。當我們談到上師,自然就會聯想到弟子;或者談到一個弟子,也自然會想到他的上師。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佛法上,師徒之間有一種不共的、特殊的因緣和關聯性存在。法王中文開示:
接下來,我們要談到弟子需要具備的三種德行,這是岡波巴大師所說的:
第一個德行,是沒有傲慢,而虔誠恭敬。 第二個德行,是樂於接受教誨,而依教奉行。 第三個德行,是讓上師喜歡的事情,能夠捨命去做。(接著,法王將中文開示翻譯成藏文)
法王中文開示:
接下來,對這三種「弟子應有的德行」有一個釋論,是第八世大寶法王做的解釋,這個丹傑來唸唸!
堪布丹傑:
這裡談到弟子需要具備的三種德行,第一點叫「沒有傲慢,而虔誠恭敬。」這一段解釋為「要視上師為一位不住輪涅、證得大菩提果位的佛陀,視自己如陷入爛泥中的甲蟲。」
第二點「樂於接受教誨,而依教奉行。」意思是「要能夠沒有傲慢的,對於上師所囑咐任何有關調伏自他心性的事情,都能夠按時、如期完成。」
第三點「讓上師喜歡的事情,能夠捨命去做。」這是指「為了完成上師所囑咐的事情,能夠一生奉獻出自己的身體跟生命,也就是說奉獻出生命」。
■沒有傲慢,而虔誠恭敬
法王中文開示:
現在我們就先說「沒有傲慢而虔誠恭敬」。什麼是「傲慢」或者「我慢」呢?是指不只自己自大自滿,還有輕視、看不起別人,這是「傲慢、我慢」。所以呢,我們 應該知道自己現在陷入一個無明的陷阱當中,無論我們具有什麼功德、無論我們多麼有知識,只要被煩惱牽制就還是痛苦。
譬如說:生老病死,生是無明、死也無明、病也無明、老也無明,生老病死都沒有自主性,我們現在在輪迴中所認為的這些快樂呢,也不是真正的快樂、究竟的快 樂,如果這些快樂都是真正的快樂,那麼我們越接觸這些快樂的因,應該會得到更多的快樂,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子。所以呢,我們世間所感受到的快樂,只是一些感 受的變化而已。
例如:太熱的時候,就想躲到冰箱裡面──現在因為全球暖化,太熱了,以後我們可能真的需要躲到冰箱裡去。如果真的躲到冰箱,剛開始我們還會說:「舒服啊! 很舒服!」但是過了一回兒,就感覺太冷了,受不了了!所以其實只是之前熱的感覺變輕而已,並不是真正的快樂,所以我們知道我們所感受的,都受到煩惱的牽 制,為了出離這些煩惱、痛苦,我們需要依止一位教導我們出離煩惱、出離痛苦口訣的上師。
我們現在自己都有問題,有痛苦,自己都保護不了自己,所以沒時間、沒辦法去自大自豪,就要去依賴、依止一位能夠引導我們真正快樂的上師。
(接著,法王將中文開示翻譯成藏文)
法王中文開示:
所以呢,我們要虔誠恭敬教導我們出離煩惱口訣的上師,首先要要求自己看上師的優點,而不看缺點,這樣慢慢習慣了,看缺點的心就會減少,最後就會看到功徳或者優點。
這樣去做的話,「視上師如佛」就很容易,至少不那麼困難。譬如我們認識一個人,只要習慣去看他的優點,漸漸就會覺得:「他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人。」
我們可能需要讓心習慣。生活上我們其實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狀況,當我們幸運、順利的時候,就比較容易看到別人的優點,覺得他們都是大菩薩、大功德主,什麼都做得很好!我們就要拷貝或者複製這種經驗,放在依止上師上。
但是要觀上師如佛一般,也不只是希望或者祈求上師:「您一定要如佛一般,求求您啊!」而是要真的去了解上師如佛。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談到幾種因緣,能夠幫助我們了解「上師如佛」,或者「上師即佛」。
(接著,法王將中文開示翻譯成藏文)
法王中文開示:
了解「上師如佛」的因緣有幾種:
第一, 佛陀將化身為「凡夫相的上師」
佛陀釋迦牟尼佛在密續當中曾說:「末法時代,我將化身為凡夫相的上師,來利益眾生。」
佛陀不會說妄語,現在是末法時代,所以真的可能會有佛陀化現的凡夫相上師啊!那麼佛陀的所化現的上師在哪裡?一定會有的!那到底在哪裡?我們要去找!
第二,上師是「行佛陀的事業者」
十方諸佛都為了利益眾生而成佛,因此沒有一位佛菩薩會不利益我們。
佛菩薩的事業本性是善,所謂「信心」的意思或定義是「心歡喜向善」,如果弟子沒有信心,佛菩薩也沒辦法將利益眾生的事業融入到我們身上,我們根本不會和它 相應;當我們有信心的時候,諸佛菩薩就得到機會渡化我們,將事業融入我們身上,馬上進入具備信心的弟子心中。這時候上師就像一個導體或是一個轉接站,能夠 將佛菩薩的利眾事業,傳入到具備信心弟子的心中。所以,上師就是一個「行佛陀的事業者」,沒有上師,我們就沒辦法接受、融入佛菩薩的事業。
佛有「三身」,主要是「法身」和「色身」,色身又分「報身」跟「化身」。我們還沒了悟空性,沒辦法見到「法身」;我們不是登地的菩薩,也沒辦法見到具備相好的「報身」;而所謂的「化身」,也需要有功德的人才能見到。 本師釋迦牟尼佛已經圓寂,我們見不到他的化身了,現在只能依靠上師,讓佛菩薩的事業融入我們的心,讓我們從心中親近佛的法身。
(接著,法王將中文開示翻譯成藏文)
法王中文開示:
第三,要看功德,不要看外相例如那洛巴剛開始見到帝洛巴時,以為他是一個普通的漁夫而已;密勒日巴也是一樣,剛開始見到馬爾巴的時候,還以為他是一個鄉村的老人。
上師不一定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前面放滿金剛杵、金剛鈴,就表示「我是金剛上師,因為我手上有金剛!」最近有些人會做一些奇怪的事情,譬如網站上放我的照 片,或者和我合照一個相,就說:「喔,我是大寶法王認證的」、「我是什麼金剛上師、什麼轉世」之類的。不要相信這些!
所以,我們不要看外相,要看他的功德,有些人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凡夫,比凡夫還凡夫,,但其實他就是上師,就是金剛總持,是功德無上的佛陀!
■樂於接受教誨,而依教奉行
接下來,我們談到第二個弟子的德行「樂於接受教誨,而依教奉行。」
我們首先要知道依止上師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依止上師的目的,是要能調伏自心、明辨善惡,只要是這方面的教誨,我們一定要遵從。而不是把上師當成會計師或算 命先生,一天到晚問上師:「我生意能不能好轉?我會不會賺更多錢?會賺多少錢?請您算一算!」那上師就算算算,噹!你會賺一萬美元──不是這樣的!
(接著,法王將中文開示翻譯成藏文)
法王中文開示:
所以能夠調伏自心、明辨善惡,只要是這方面的教誨,我們一定要遵從,這是依止上師最主要的目的。
就算是在修行方面的教誨,有時候弟子實在沒辦法做到的話,跟上師解釋清楚,就會沒事啊!上師也要考慮到這一點,如果不接受弟子如法的懺悔或解釋的話,上師就違犯菩薩的根本戒。
金剛乘常提到,如果不聽上師的話,就會違犯三昩耶戒;但是違犯三昩耶戒的意思主要是指:故意輕蔑上師的教誨,只要不是故意輕視,違犯密乘的戒體、戒條,其 他一些不小心的過錯,就不算違犯了。上師交辦的事如果做不到,只要向上師解釋清楚,自己無法做到的原因,就不算違犯三昩耶戒。
有些上師會用三昩耶戒來威脅弟子,但是佛陀從來沒有制一個弟子沒辦法做到的戒條或者法門,因為佛法是慈悲為主,不會那樣勉強人。
(接著,法王將中文開示翻譯成藏文)
■讓上師歡喜的事情,捨命也要做
法王中文開示:
接下來,要談到「讓上師歡喜的事情,捨命也要做」這個解釋。
法王藏文開示:
這裡提到「讓上師歡喜的事情,捨命也要做。」首先要知道:什麼事是讓上師歡喜的,並不是供養更多的東西給上師,就會讓他歡喜,或者不斷讚嘆上師,就會讓他歡喜──不是的!這樣為了讓上師歡喜而不斷供養、讚嘆,其實是不如法的!
要了解所謂「讓上師歡喜的事」,是指對於上師教導的任何符合戒律、佛法取捨的道理,你都能盡力去實現、去完成,而且把這一切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這就是讓上師最歡喜的一件事!
這裡說「讓上師真正歡喜」,前提當然是指:這是一位具德的上師,他非常重視佛法、最歡喜的就是佛法,如果一個具備信心的弟子,如上師所說修持佛法,當然會讓具德上師歡喜。
現在有許多不具德的上師,弟子如法修持,他不歡喜;弟子供養手機,他歡喜,或者弟子供養紅包,他歡喜。那就不對了!當然也有可能這些上師接受紅包或供養的 時候,只是為了示現給這個弟子一個歡喜相。我們做弟子的,就要懂得去分別清楚,所謂「讓上師歡喜」,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Bamboo注:2020年6月12日,建于原‘法王开示’栏目,仅kagyuoffice.org.tw拷贝之文本;2022年9月29日,此处新建基本网页,放YOUTUBE视频链接;2024年2月13日,放置剪辑音频,再将原‘法王开示’栏目的文本移至此。
Youtube 视频